庞雄飞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庞雄飞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广东佛山
出生日期:1930.8.1
逝世日期:2004.3.25
职业:昆虫学家
毕业院校:华南农学院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害虫种群系统控制》
人物生平
1930年(民国十九年)8月1日,庞雄飞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一个清贫的教育世家,父母均为小学教师。庞雄飞幼时靠父母在佛山开办私立博爱小学过着清贫的生活。
1938(民国二十七年)年,日寇侵占佛山,父亲携妇将雏避难到广东山区德庆县凤村圩,次年病逝。从此,母亲一人挑起了继续办学和抚育儿女的重担。当时,年仅10岁的庞雄飞便与兄长一起在上学的同时租地耕种,帮助母亲养家糊口,苦度艰难的岁月。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庞雄飞在博爱小学毕业后进入南海县第一中学读书,在日寇投降后转学到佛山市华英中学。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庞雄飞中学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未能马上投考大学,但他一边在小学教书,一边准备报考大学。
1949年,庞雄飞考入了中山大学蚕桑系,后转到病虫系,师从赵善欢教授﹑蒲蛰龙教授等昆虫学前辈学习昆虫学。
1953年,庞雄飞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并在赵善欢教授指导下攻读在职研究生。
1954年,庞雄飞
人物成就
庞雄飞长期从事昆虫学和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创立了昆虫生态研究室,主持过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研究项目,把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引进昆虫种群生态学的研究领域,提出害虫种群控制系统理论和研究技术,近年还提出了利用异源植物次生化合物防治害虫新思路。他依据物种概念,重新整理了瓢虫科的分类系统,整理了分布于中国及其邻近地区的瓢虫近700种,发表瓢虫新种近100个,建立了一个新亚科,另还发表赤眼蜂属和缨小蜂属新种12个。他创办了集教学、科研和科技示范于一体的深圳龙岗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为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及农业部昆虫生态、毒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1、昆虫种群生态学与害虫种群系统控制
早在留学苏联期间,在对玉米害虫防治的研究实践中,庞雄飞就意识到昆虫生态学﹑尤其是昆虫种群生态学是害虫防治的基础。他如饥似渴的阅读了大量有关著作和文献,并就瑞典麦秆蝇为害的影响问题开展了研究。回国后
获奖记录
庞雄飞获得过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其中:
2001年,《中国经济昆虫志》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78年,《利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获广东省科学奖;
1979年,《瓢虫科分类研究》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1989年,《水稻害虫天敌图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重要小蜂类群的分类学系统发育研究》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85年,《以生防为主的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9年,“系统工程在害虫种群控制中应用的成果”获得了广东省系统工程优秀成果奖;
1995年,《害虫种群系统的控制》由广东优秀科技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并列入国家当代重要科技著作(农业领域)出版计划;
2001年,《害虫种群系统的控制》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社会任职
曾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广东省科协副主席、中国昆虫学会理事等职
人物评价
《昆虫分类学报》编辑部:庞雄飞院士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和教育事业,他继承老一辈农业科学家的严谨学风,艰苦奋斗,谦逊勤学,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呕心沥血。
庞雄飞辞世后,著名昆虫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张维球教授曾撰歌当泣:昔失良师今失友,俯首抑泪泪更流;尽瘁伟绩功长在,后继有人君莫愁。
庞雄飞的一位学生在他从教45周年时赋诗曰:征旗猎猎数十年,科海教坛两挥鞭。笑指园园花果硕,欣忆岁岁伴戈眠。莫道盛世无战火,人才较量有硝烟。书生自有豪气在,敢率群芳竞娇妍。
光明日报:名师一代承先德,知行两范启后人。
后世纪念
2009年11月1日,庞雄飞雕塑在华南农业大学落成,伫立于院士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