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天觉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雷天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浏阳县
出生日期:1913年1月29日
逝世日期:2005年11月4日
职业:机械工程
毕业院校:北京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静压螺母》机械科学研究院报告
人物生平
1913年1月29日 生于湖南浏阳县。
1935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
1935—1936年 北京大学工学院助教。
1936—1937年 南京兵工署化学研究所绘图员。
1937—1942年 昆明中央机器厂工程师。
1942—1947年 在美国实习。
1947—1949年 上海中央机器公司工程师。
1949—1950年 华东工业部机械处工程师。
1950—1953年 上海机床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1953—1954年 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分局总工程师。
1954—1969年 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69—1976年 下放五七干校。
1976—1979年 机械部自动化研究所总工程师。
1979—机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主要著作
1、雷天觉(张希康协助整理)《圆弧齿轮强度和特性的分析》,机械加工通讯,1963.
2、雷天觉《弹性流体静压轴承》机械工程学报,1987.
3、雷天觉《静压轴承的灵活运用》机床与工具,1986.
4、雷天觉《弹性齿多齿分度盘》磨床与磨削,1950.
5、雷天觉《静压螺母》机械科学研究院报告.
6、雷天觉《多楔式油膜轴承在工具机上的应用》机床与工具,1950.
7、雷天觉《液压传动发展的方向》机床与工具,1951.
8、雷天觉《精密蜗轮》机械制造,1952.
9、雷天觉《摩擦学与机械设计》.武汉工学院译丛,1978.
个人活动
早在30年代,中国工业正处于萌生状态,虽然不少有志之士想振兴工业,终以受到国际资本的摧残而难有大的作为。抗战开始后,他随当时资源委员会的中央机器厂迁到昆明,那里与沿海工业区十分隔绝。雷天觉等一批有志青年,在艰苦的条件下,被迫自力更生,开创了中国机械工程的开发、研究工作。在和热处理专家韩云岑及其他人合作下,亲自动手于1940年制成批量的片式成形齿轮铣刀,1941年初制成三种规格的千分尺(分厘尺),以及块规。此外,还承担了很多军工任务,满足了抗战时的急需。上述工作在当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做出,是很难得的。
全国解放初,他在华东工业部及虬江机器厂(上海机床厂前身)从事新中国机床工业的创建工作。当时,在与西方国家外交隔绝、封锁、禁运的条件下,在十分困难的环境中,他为了新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攻克了许多工艺技术难关,先后开发出“磨齿机”、“氮化炉”、“万能磨床”。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重工业建设急需的“φ7
创造发明
雷天觉在五十多年的机械工程科研与教学的实践中,在学术理论与实践中有长久意义的发明如下:
弹性流体静压轴承
导流槽式静压轴承的研制
弹性齿多齿分度台的研制
多阻尼式静压螺母
无阻尼静压螺母
调相式变流量柱塞泵
特殊齿轮
人物评价
雷天觉是在苦难的旧中国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与艰苦奋斗的思想始终牢记在他心中。由于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培养了他为人诚恳、正直的品格。他生活简朴,严于律己,从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在各种环境下,他始终不渝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事业中,在他50多年的奋斗业绩中,铸就了他重视实践,深入实际,顽强刻苦、坚轫不拔的高尚风格。他无私地奉献,成为教诲年轻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榜样。
雷天觉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早在青年时代,为了钻研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在他大学毕业后被选送赴美实习期间,想尽各种办法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不怕苦累,先后当过刮工、研磨工、热处理工等,决心把先进技术移植国内。这点后来在虬江机器厂付诸实施。他亲手培训工人,建立了新的工种,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作出很大贡献。回国后,面对国民党政府工业的崩溃,他无法实现其报效祖国的志向,更不愿去台湾,而潜心学习工程数学。此后,在身处逆境的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