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李先闻简介

李先闻简介

淘名人 2019-06-04 17:44 热度:15

李先闻

李先闻是我国著名的细胞遗传学家和作物育种学家。1915年考取四川省保送名额,进入清华预备学校;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赴美国留学,在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园艺,又在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攻遗传学,获博士学位。他被称为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植物细胞遗传学家,中国植物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先闻

外文名:Li H W

国籍:中国

出生地:重庆市江津县

出生日期:1902年10月10日

逝世日期:1976年7月4日

职业:细胞遗传学家和作物育种学家

毕业院校: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1929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

代表作品:粟类之演化,小麦矮生性之遗传 等

人物生平

李先闻于1902年10月10日出生在重庆市江津县(原四川省江津县)一个小农家庭。1915年,在其叔父哲夫的鼓励下,考取四川省保送生名额进入清华预备学校读书,并立下了学农的志向。“五四”运动时期,他以童子军身份积极参加救国活动,结识了弃武从文、任操练团副团长的高班同学赵连芳。赵在清华组织新农社,更加激发李先闻学农的志趣。他们二人后来在农业界多次共事合作,情谊深厚。

1923年,李先闻从清华获得学士学位后,随即赴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PurdueUniversity)园艺系继续求学。1926年获得硕士学位进入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国际著名的玉米遗传学大师埃默森(R.A.Emerson),重点攻读遗传学。玉米遗传学研究的创立和发展,集中于埃默森和他的学生们组成的研究集体里。李先闻是这个研究集体中唯一的中国学生,他与导师埃默森合作,研究玉米一种矮生性状的遗传。在当时国际遗传学界,埃默森等人的玉米遗

展开阅读全文 ∨

河大任教

李先闻教授在河南大学农学院做番南瓜与南瓜的杂交,用细胞遗传的研究成果写了一篇报告。这篇报告在美国学术界反映良好。在河大任教期间,他也做小麦育种工作,亲自开行,亲自播种,亲自掩土,把育种的田间工作全部了解操作一遍。1933年春天,李先闻教授在河南大学开始做小米(粟)开花的研究,白天每隔一小时,晚上每隔两小时去察看一次,用马灯照着数花朵,记录下来。这项研究的报告,当时在美国农业杂志上发表十几篇。1935年,李教授在武汉大学初次实验水稻育种,他自己记录当时的情况:“我一人下田,穿短裤,水深没胫,酷热的天气,犹如置身蒸笼内,蚊子四面夹攻,挥之不去。”第二年,又做了小米种间杂交工作,在珍珠小米中找到了“四元体”。1938年,在四川省农业改进所继续研究小米的进化,次年用一种名为“美国谷”的种子做水稻育种工作。1946年,从事小米杂交工作。1949年赴台湾,为台糖公司研究甘蔗育种的改良,推广N:0310的

展开阅读全文 ∨

我国植物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

在1926年,清华毕业前夕,李先闻受俞振镛老师临别赠言的启发,有志于主攻育种学。当他到康奈尔大学育种系作研究生时,没有听从系内务实派教授的建议,选择了著名遗传学家R.A.艾默生教授作为他的主修科导师,着重攻读遗传学。这说明他对理论学科的认识,是不同于当时一般见解的。事实上,后来进入这个育种系的中国研究生中,再没有像李先闻那样主修遗传学的。正因如此,康奈尔大学从事玉米遗传的研究集体,给李先闻的学术生涯奠定了一个牢固的基础。但学成回国后的头几年里,他一直是壮志未酬。1933年和1934年开始发表两篇文章:《人工引变与育种》和《细胞遗传学与育种之关系》,这是在国内刊物上首先出现的这类实验性的研究报告。李先闻到了河南以后,先是研究栽培粟的育种问题,随即开展了粟的性状遗传和种间杂交试验,为以后研究粟的进化打下基础。武汉大学是他施展理论研究才能的理想园地。在那里,他和助手们首先发现了玉米不正常花粉发育的

展开阅读全文 ∨

从实际出发,为农业生产献身手

李先闻常说,自己是一个农家子弟,想不到能留洋深造。在入科学之门以后,他深知理论研究的重要,但也没有忘记国家当前需要各种实用的科学技术。回国以后,目睹国难当头,农村凋蔽,他又自恃清高,不愿涉足政经之界,深知只有立足农业,为桑梓祖国效力,才能实现自己的夙愿。所以,在四川农业改进所稻麦改良场工作期间,经常能够见到他穿一双草鞋,骑着“洋马儿”满场奔忙;或是披星戴月,到川西各县检查农业技术推广情况,尝遍了“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的乡村生活。从旧社会成长的知识分子都有着这样适应环境的经历。对李先闻来说,这充分表明了他在强调理论科学的同时,是多么重视有应用价值的科学技术了。

在此期间,水稻品种的鉴定及推广是全所的重点工作,李先闻为此结合地方实际,全力以赴地进行推动,承上启下,从而做出了较好的成绩。

李先闻在台湾花了大约12年光景致力于甘蔗品种的改良。为了摸清种蔗家底,他跑遍全岛180多个农场,受尽了日晒雨淋

展开阅读全文 ∨

手脑并用,因材施教,培养后生

早在30年代李先闻在河南执教时,就有一位诚挚忠厚的孟及人充当助手,从田间到实验室,不分工种粗细,总在一起操作。他们之间的年龄相差不大,在那艰难环境中,总能相互配合,成为良师益友。后来2人一同到武汉大学,又转到四川。由于川东试验分场乏人照管,李先闻要孟及人前去合川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分手数年。到台湾时,他又把孟及人推荐给台湾糖业公司,主持一个分场的农务工作,获得上下各方的信任。他们前后几十年融洽相处,从来没有一句怨言相责。

李先闻本人素有吃苦耐劳的作风,也要求他的助手们亲自动手,手脑并用。这种习惯的养成可以追溯到他当研究生时代。从他保存的照片上可以看出,他和康奈尔大学玉米遗传研究小组师生们那副田间劳动的着装,满身携带着一大堆授粉用的纸袋和刀等用具,完全像一群田间工作的农民。他们既要抓紧玉米开花盛期,完成大量的授粉工作,又要进行细致的田间观察,真正是手脑并用的繁重劳动。李先闻从他老师那里学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

屡经困境,奋斗一生

在1929年回国以后的头两年里,李先闻初次闯入社会,就碰到了不寻常的遭遇。他以植物遗传学专业出身,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却被分到蚕桑系任讲师,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意料之外。接着不久,在好友的劝慰下,他用回国时节余的美金,自费留日,改学蚕体细胞遗传学,以适应今后的教学任务。不料回到南京以后,他的原有职位却已被人顶替,变成了鸡飞蛋打的结局。他不得已而跑到南通农学院谋出路,终因那里设备太差,只能兼课;他无意迁就,才另求东北大学生物系教职,担任学非所长的植物学教学工作,事后得知,这还只是个代理职务。当他带着新婚伴侣回沈阳后不久,“九·一八”事变突起,又仓促移迁关内,谋得北平大学农学院兼课教职,所得不足以糊口。回到母校求助,被生物系主任拒绝,幸由体育老师马约翰教授照顾,充当篮球教练之职。清华虽好,终非自己久居之地,等不到一年,只好赴河南开封任教。

开封是当年风沙之区,学校教学条件和生活景况十分艰苦。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历

1902年10月10日 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

1915年 考取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1923年 清华预备学校毕业,同年赴美。

1926年 毕业于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园艺系。

1929年 美国康奈尔大学植物育种系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1929—1930年 任中央大学蚕桑系教授,旋赴日本九州帝国大学进修。

1930—1931年 任东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清华大学体育教练。

1932-1935年 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1935—1937年 任武汉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教授、系主任。

1938—1946年 任四川省农业改进所稻麦改良场技正兼场长。

1946—1948年 任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1948—1961年 任台湾糖业公司专家顾问,台南糖业试验所评议会主席,良种推广执行委员会主任。

1954—1962年 任台湾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筹备主任。

1962—1972年 任台湾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

1965—1972年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论著

1 LiHW.Heritablecharactersinmaize,XLV-Nana.JourHered.1933(24):279—281.

2 LiHW,MengCJ,LiuTN.ProblemsinthebreedingofmilletSetariaitalica(L.)Beauv.JourAmerSocAgron,1935(27):963—970.

3 LiHW,MengCJ,LiCH.Geneticstudieswithfoxtailmillet,Setariaitalica(L.)Beauv.JourAmerSocAgron,1940(32):426—438.

4 LiCH,PaoWK,LiHW.InterspecificcrossesinSetaria,Ⅱ.Cytologicalstudiesofinterspecifichybridsinvolvingl)S.faberiiandS.

展开阅读全文 ∨

荣誉

1948年,李先闻被评为中央研究院的首批院士。他先后参加了第9、10、11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并当选为第11届国际遗传学大会的副主席。他被称为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植物细胞遗传学家,中国植物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

《自述》

本书是一位终生献身学术研究的科学家的人生全景纪录。 从辛亥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清华学堂的师生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的著名遗传学研究集体,从教育学术界的世象和潜规则到家庭琐屑,世态炎凉,作者都娓娓道来。

李先闻(1902~1976)。四川江津人,植物遗传学家和作物育种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清华学校毕业(1923),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1929),曾任东北大学、河南大学和武汉大学教授,四川农业改进所技正,中研院植物所研究员,台湾糖业公司专家顾问,台南糖业试验所评议会主席,台湾中研院植物所筹备主任、所长。

出版说明自序

1 我的家世

2 小学时候

3投考清华

4 清华八年

5留学时期

6 回国后头两年

7 艰苦的河南大学农学院

8 武汉大学的生活

9 抗战期间四川九年

10 第一次重返美国

11 进中央研究院

12 来台后最初十四年

13 重返中研院

14 我的家庭后记

李先闻自己承认,他的中文不是太好。因此,本书不

展开阅读全文 ∨